最 新 消 息     達悟論壇

2012/7/14-野銀部落一年一度的好月盃,今年將於野銀灘頭舉行
這次比賽項目包括單、雙人划船競賽、游泳比賽、徒手比賽、雙人划船體驗活動,歡迎島上族人共襄盛舉。

2012/7/7-朗島部落舉辦小米祭

2012/6/17-東清村拼板舟下水儀式

2011/9/11-紅頭村舉辦慶祝中秋節烤肉活動.歡迎大家蒞臨

2011/9/2.3-蘭恩活動中心舉辦中秋節歌唱比賽

2011/8/27.28-信望愛舉辦臍帶血寶寶生日聚會

2011/8/14-椰油部落舉辦黑妞路跑盃比賽

2011/8/13-椰油部落舉辦全鄉拼板舟划船比賽

2011/6/24.25.26東清部落16人大船下水典禮

2011/6/11-朗島部落一年一度的好月盃,今年將於朗島部落灘頭舉行
這次比賽項目包括單、雙人划船競賽、游泳比賽、徒手比賽、婦女風味餐美食競賽,現場並可報名十人大船體驗活動,
歡迎島上族人共襄盛舉。詳情請洽朗島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謝盈馨089-732096

2011/6/2-紅頭村晚間舉辦雅美傳統歌謠比賽.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2011/6/1-飛魚季結束可以搭乘拼板舟出海~~

2011/4/30-椰油部落舉辦全鄉運動會

2011/4/8-漁人部落舉辦男人節(螃蟹節)可以吃到芋頭糕與螃蟹

2011/3/27-東清部落「海堤咖啡」新開幕!

店內提供簡餐、飲料以及好吃的藍莓起士蛋糕與布朗尼巧克力蛋糕。老闆娘江美瑛擁有多年的餐飲經驗,歡迎大家多多捧場。

「海堤咖啡」位在「海砂屋民宿」的樓下,每日供餐時間:早上11點至晚上8點。店內並提供免費無線網路。

電話: 089-732793住址:蘭嶼鄉東清村12-6號。周三公休、周六提供蘭嶼風味餐(風味餐需提前預約)。

2011/2/19-漁人.東清.椰油部落舉行招飛魚祭(3~6月蘭嶼飛魚季正式開始囉~)

NHK電視台特地過來攝影全程.今年是小小鍋蓋第一次參與只有男人才可以參加的招飛魚季

2011/2/5-朗島部落10人大船下水典禮(引用鍾文明的相片)

2011/2/3-紅頭部落招魚祭

--------------------------------------------------------------------------------------------------------------------------------------------------------------------------------------------

100年度離島建設【蘭嶼鄉冬季海運基本航次運費補助計畫】公告

一、載客運輸期間:
〔100年1月1日至3月31日〕
2/3大年初一停駛
〔10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二、開船時間:每週一、週四上午9:00(台東往蘭嶼)、下午14:30(蘭嶼往台東)
三、參運船舶:恆星號(089)281477、綠島之星(089)280226、凱旋1號、2號(089)281047
※民眾有任何問題可撥打鄉公所財經課承辦人張寶齡小姐(089)732001

---------------------------------------------------------------------------------------------------------------------------------------------------------------------------------------------

【99跨年晚會】

日期:99年12月31日

地點:蘭嶼東清國小暨東清灘頭

19:00~21:30 蘭嶼鄉民才藝表演與競賽

21:30~00:30 幸福99跨年之夜

【迎接第一道曙光】

日期:100年元月1日

地點:蘭嶼東清國小暨東清灘頭

06:00~06:20曙光前的禮讚樂聲

06:20~06:35鼓聲迎曙光 (十擊鼓樂團)

06:35~06:50雅美族頭髮舞迎接建國百年第一道曙光

06:30~06:50雅美族拼板舟集體出海迎曙光、100週年第一道曙光見證合照活動

---------------------------------------------------------------------------------------------------------------------------------------------------------------------------------------------

蘭嶼鄉冬季海運船班時刻表
一、航班期程:99年10月1日至99年12月31日止
二、開船時間:每週一、週四上午9:00(台東往蘭嶼)、下午14:30(蘭嶼往台東)
三、參運船舶:恆星號(089)281477、綠島之星(089)280226、凱旋1號、2號(089)281047
※民眾有任何問題可撥打鄉公所財經課承辦人張寶齡小姐(089)732001

歷史資料

****************************************************************************
 

****************************************************************************

認識蘭嶼小檔案

  蘭嶼全島面積45平方公里,是位於台灣東南方海域上的遺世明珠。全島最高峰為紅頭山,海拔552公尺,氣候高溫多濕,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雨量充沛且平均。根據中央氣象局蘭嶼測候站(海拔高度322公尺)於19421970年之測候紀錄,蘭嶼地區年均溫為22.4℃,年平均雨量為3077.3㎜,年平均相對溼度為90%,年平均強風日有270日,屬於高溫、多雨、多風、潮濕的地區;高溫(高或等於25℃)集中於59月,此外,因蘭嶼位於東南亞海洋低氣壓與東北亞大陸氣流的交會點上,因此夏季常受颱風侵襲。

  蘭嶼終年為溫暖的黑潮所圍繞,海水清澈乾淨,除了東清灣和八代灣一帶是沙岸之外,其它地區多為珊瑚礁岸,海洋生物源相當豐富。位於蘭嶼島東南方3海浬處的一座無人島是小蘭嶼,其附近海底地形變化大,使洋流在該海域產生湧升現象,孕育了一個良好的漁場,此海域是達悟族人與黑潮洋流之間,所發展出特殊的海洋文化(例如:著名的飛魚文化和地下屋等),在在顯示蘭嶼文化的豐富與其民族的智慧。

  蘭嶼沿岸的珊瑚礁是台灣海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區,珊瑚礁魚類歧異度高,約400多種,有許多是台灣本島海域很少見或新紀錄種;貝類資源也很豐富;在甲殼類中,尤其是保育類動物椰子蟹更是此地的珍貴資源;此外,還有海蛇、綠蠵龜和鯨豚等海洋生物,無疑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海上樂園。除了生物資源,蘭嶼的海岸景觀更是鬼斧神工,成為十分珍貴的生態旅遊資源與文化景觀資產,這些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地為達悟(雅美)族人所使用,其原因在於達悟(雅美)族人擁有自己對海洋資源利用的傳統方式,他們了解海洋並尊重海洋,珍惜老天所賜予的珍貴資源,許許多多的優良禁忌讓蘭嶼海洋環境得以健康的保存著。但是,近年來受觀光客湧入(直接破壞珊瑚礁資源或海鮮餐廳的需求)、台灣本島漁船進入捕魚(包括:非法的炸魚)和年輕一代族人價值觀改變,讓蘭嶼海洋環境出現危機,代代口語相傳的文化亦漸漸沒落,真令人憂心。

    【夜間觀察】

  蘭嶼角鴞Totowo小檔案

  蘭嶼角鴞屬鴟鴞科,體長約20公分,是台灣特有亞洲種鳥類,在台灣其重要棲地主要在濃密的森林,夜間活動。蘭嶼角鴞的達悟語原意為惡魔的化身。因為它們常常在被達悟人稱為惡魔植物的棋盤腳樹洞中築巢,所也被認為屬於不吉利的鳥,如果牠們停在民宅附近鳴叫,在傳統上會被認為將帶來厄運。目前面臨棲地環境減少及野貓的襲擊兩大威脅。

  【活動守則】

  請注意行徑間的自身安全。

  夜探角鴞時,除解說老師之外,學員請勿用手電筒照射蘭嶼角鴞,並保持對安靜。

  【熱帶雨林天池行】

  根據研究顯示,蘭嶼及綠島皆屬於菲律賓巴丹群島所延伸而來的火山島嶼,故有人推測天池有可能是蘭嶼這座火山島的火山噴發口,您認為呢?天池的池水水位隨著季節而有升降,不同季節的天池風貌也各有其風情。

  蘭嶼的森林非為典型的熱帶雨林,一般典型之熱帶雨林結構可依樹層分為五層,蘭嶼的森林大多僅有三層;熱帶雨林旳特徵,例如:板根、幹生花及纏勒植物等,森林也是達悟(雅美)族人生活所需的重要資源,舉凡建屋和拼板舟的木材都源自於森林。

   【神聖的飛魚】

    話說古老的時候,達悟(雅美)族人的祖先們到海邊尋找食物,看到兩條有翅膀的魚,於是趕往圍捕,結果只抓住了一條,另一條則逃回大海。達悟(雅美)族人的祖先很得意,就把這條飛魚帶回去和其他撿來的螃蟹、貝類一起煮,沒想到,族人竟開始生瘡生病,而飛魚族群也開始發生瘟疫。於是,飛魚的首領黑翅飛魚王,便託夢給族裡的老人說:「以後請你們人類不要再把我們和其他的海產一起煮,以免讓大家都生病。還有,當你們要煮飛魚時,必須要用另外的鍋子和魚盤,表示和別的魚種有所區別,因為我們是你們島上的生命泉源,你們要這樣尊敬飛魚,每一年才有豐富的飛魚可以吃…」老人第二天醒來,便趕緊穿上花紋禮服,丁字褲,並戴上銀帽,首飾,項鍊珠寶,站在海邊突出的礁石上,脫下銀帽,將帽朝向大海吟唱道:

「我生命的泉源飛魚神明

我等待您的指示教誨

銀帽 呼喚您的盛名

我忠心遵守您的旨意」

 

  於是,每年達悟(雅美)族人最重要的祭典-招魚祭便從此開始,飛魚也成為蘭嶼島上最重要的洄游類資源。而每年抓飛魚的季節,達悟(雅美)族人也會小心遵循著飛魚首領所交代的種種禁忌,期待每一年的飛魚大豐收。

  【飛魚神的教誨】

    在古老的傳說中,飛魚神除了教達悟(雅美)族人辨識各種飛魚外,對於出海的時機、工具、及食用方式等都做了許多規定。三到五月以大船的船團為單位夜間捕魚,三月份,因為飛魚的數量還不多,一個船團只能由一個漁夫擔任捕魚工作,而且只能用一種漁具。四月下旬可以開始使用漁網,大家都可以在船甲板上捕魚,直到飛魚離開為止。五到七月可使用輪流的小船捕魚,小船由單人或雙人操作,以蝦為餌,用線釣魚,在白天進行,只要有人不遵守,就會遭到詛咒。

  十月月圓時(約台灣的中秋節),飛魚告訴族人必需舉行祭典,稱為飛魚終食祭。這天,大家把家裡的飛魚全部煮熱,全家一起吃並和親友分享,隔天,剩下的魚乾就得全部丟掉,之後都不能再食用直到下一季飛魚到來。早期沒有冰箱,這樣的禁忌正好符合魚乾在自然情況下的保存期限,同時也可以保護飛魚族群不被過度撈捕,真是聰明的禁忌!

  除了魚,達悟(雅美)族人也捕捉珊瑚礁魚類。但是,根據飛魚神的規矩,飛魚季可是不能捕捉珊瑚礁魚的。同樣地,飛魚季過後若抓到飛魚也必須放生。也就是說,不能在同一季節中同時捕飛魚和珊瑚礁魚,這可是嚴重觸犯禁忌的呢!

  從生態學的觀點來分析,藻類和珊是互相競爭的,但有許多珊瑚礁魚類是吃素的,例如鸚哥魚,牠們可以幫忙抑制藻類的生長,維持珊瑚礁生態系的平衡。達悟(雅美)族人的傳統禁忌,正好讓這些珊瑚礁魚類的族群有恢復的機會,同時也能維持飛魚的族群數量,如此一來,兩種海洋資源輪替運用,就不用擔心沒魚可捉啦!

  【具營養與永續的飲食文化】

    達悟(雅美)族人食魚的文化極為特殊。除了將吃不完的魚製成魚乾外,男人、女人、老人吃的魚也都仔細區分為男人魚、女人魚和老人魚,不可以混食。歸納各種魚的特性發現:女人魚肉質細嫩鮮美,如鸚哥和白毛等;老人魚肉質較粗,如角鰈、天竺鯛。性情凶猛、食性複雜的魚則多屬男人魚,如鬼頭刀等。探究分食魚種的原因可以發現,小孩或婦女因體質較弱,而且需要較多營養,所以只適合吃肉質較嫩的女人魚,同時為預防體質不適應,因此限制魚種以求小心謹慎。男人的抵抗力強,大部分的魚都可食用。老人因經驗較豐富,能處理較奇怪的魚,因此,特殊的魚就都由老人食用,而且這類魚的肉質都比較粗,所展現出來的,是老人自認年歲已高,來日無多,不需要太多養分的謙卑之情與顧念族群的智慧,這樣的限制不僅僅符合營養概念,同時包含長者對子孫的關愛,當然,這樣的禁忌也可以避免資源因為被過度集中利用而產生貧乏的情形。

  【蘭嶼的傳統漁獵文化-Manaoy

    在蘭嶼,傳統的捕魚時間和方式皆有其禁忌,例如,飛魚季期間就不得使用魚槍射魚,此地的漁獵禁忌與台灣本島漁業資源管理的禁漁期和漁法的限制其實是相似的,目的皆是為了永續使用我們的資源。

  在傳統漁法中Manaoy漁法是整年都可以使用的,這種漁法的網具即被稱為NanaoyNanaoy底部有鉛塊,上部有三個小浮標(如此才可以在拋網時讓網子快速經由鉛塊的重量牽引下沉,阻擋魚隻的逃逸),昔日的網線材質有1.Aramey落尾麻的樹皮,Paroamgen,可用於製作漁網和織布的材料,材質最佳,2. Avaka馬尼拉麻,使用年限短,3.Anko23.東清不使用此樹材,因為此材質遇到雨水(淡水)會變的脆弱易斷)三種,由於方便性所致,現在網子的材質已改成尼龍。

Nanaoy兩側由竹竿稱開,竹竿長約2.5公尺,網子長度約3公尺,寬約11.5公尺(此為大型的Nanaoy),於漲潮時使用,捕撈的水深最好不要超過約膝蓋的高度,網子不可太長(需依自己的身材製作漁網),否則操作不易,且易生意外,例如雙腳易纏住網子絆倒自己而受傷或網子鉤到礁石。因為Manaoy操作時須具備技術與經驗,且此網需自行製作,此漁法僅傳授於較親近的親屬,不隨便外傳,所以使用此漁法的男人在部落也備受敬重(東清)。新船下水或新屋落成前如到海邊以此漁法捕獲IlekVonagvonagnMamalanTangaraSisivaAnid,代表下水的新船會有好運氣。

 

 

蘭 嶼 地 圖

 

蘭嶼位於台東縣東南方海域上,舊名紅頭嶼,因為島上盛產蘭花而更名「蘭嶼」,島上居住的雅美族人,迄今仍保持著傳統的文化與生活風俗;其家畜採放牧飼養,所以在路上即可看到迷你豬「面帶微笑」的在散步,老山羊倔強的站著納涼;到了蘭嶼一遊,除了欣賞神奧的海島風光外,別忘了領略雅美族人獨特的民情采風!
 

人文概況島,除少數公教人員及平地人外,居民大多數為雅美族原住民,過去由於自然因素及高死亡率,人口增加甚為緩慢,但自政府自民國五十五年起實施社會福利措施後,以期能全面改善原住民生活,因此人口成長率亦趨於快速。但又因接觸外界瀕繁,相對於人口外流趨勢而言,本鄉人口成長相對銳減,亦使年齡組成趨於高齡化。
    蘭嶼鄉於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一日正式成立紅頭嶼鄉公所,後於民國三十六年因盛產蝴蝶蘭之故而更名為蘭嶼鄉。現轄椰油、紅頭(紅頭、漁人)、東清(東清、野銀)及朗島四村。轄內除鄉公所、鄉民代表會、衛生所、警察分駐所、戶政事務所、蘭嶼完全中學等全鄉機構外,於四個行政村尚設有村辦公處、各國小、派出所及衛生室。除此之外島上尚有國軍中科院、中央氣象局蘭嶼測候所、海關蘭嶼國際燈塔、台東郵局第一支局、蘭嶼民眾服務分社、台灣電力公司蘭嶼儲存場、台電公司蘭嶼發電所、航空站蘭嶼機場、台東地區農會蘭嶼辦事處

   
蘭嶼地區民眾生活方式仍保有其傳統原住民與大自然共存的模式。老一輩族人(野銀)仍舊習慣住傳統地下屋,生活型態亦未曾有太大變化;傳統地下屋設計製作之建築亦為防颱防風之作;而每年的2~6月為蘭嶼特有飛魚季節及特有飛魚文化。
    對外交通每天有六班次的航空,每週不定期的客船以及每週二、五的貨輪補給船。 

地理位置蘭嶼舊稱紅頭嶼,位於東經121.3度緯度22度。離台東南方四九海浬(90.8公里)西距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僅四一海浬(76公里),北方與綠島隔海距離四十海浬(74.1公里)、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巴丹島遙遙相望,東為一望無際太平洋。島嶼呈掌腕由東南向東北,面積滿潮時45.74公里,周圍全長38.45公里,環島全長為36.5公里,僅次於澎湖島,而成為台灣第二大島,另在本島東南方三海浬(5.5公里)處,有一小島稱為小蘭嶼,面積為1.6平方公里,環島全長4.3公里,海岸多為懸崖,且島上缺乏水源及耕地,故至今無人居住。
氣候形勢蘭嶼位於亞熱帶地區,具有高溫多濕,屬海洋性氣候之特性,年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24.8度,最低溫度為攝氏21度,全年降雨量平均2900公厘(2000~2006),故蘭嶼雨量充沛,無旱季可言。蘭嶼又位於東南亞海洋低氣壓與東北亞大陸氣流交會點上,每年7~11月為颱風季節常受暴風雨之侵襲,致使島上房屋、公共設施及農作物常遭侵襲,可見蘭嶼地區性氣候嚴苛地限制了島上的交通、土地利用甚至於也限制了聚居及建築形態。
  蘭嶼是個古老的火山小島,地質則以安山集塊岩為主,四周海岸海拔5070公尺之台地為隆起之珊瑚礁所包圍,因而形成峰巒聳峙,呈現群礁的地形景觀。山稜多呈起伏面,但山坡、河谷則非常陡峭,由其山地周圍之隆起海岸,特為雄偉壯觀,有時海岸垂直竟高達二百公尺,形成蔚為奇觀之天然奇景。
   蘭嶼全島山脈連亙,芬蘭峰(舊稱紅頭山)突起全島中央,海拔552公尺,為全島最高峰。環島由山麓至海濱二百-三百公尺之斜坡地,為本島人民居住及耕作之精華地。本島海岸曲折,天然港灣有八代灣、東清灣、椰油灣等,與山巒相得益彰,構成美不勝收的奇幻島嶼。(以上資訊取自於蘭嶼資訊服務網)